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外语学院“白凤兴泰”实践团走进江西泰和调研乌鸡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0日 12:00 浏览次数:

“世界珍禽,泰和乌鸡”,拥有2200多年养殖历史的泰和乌鸡,集药用、营养、观赏三大价值于一体。如今,这一古老珍禽正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7月17日至23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白凤兴泰”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前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开展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泰和乌鸡全产业链调研,为助力这一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溯源“白凤”传奇,解码千年珍禽

实践首日的座谈会上,共青团泰和县委员会副书记应智豪代表团团小伙伴对实践团队到来表示欢迎,并鼓励团队成员做到“理论要扎实,实践要务实”,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增长自身才干。同时,泰和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深入浅出的讲解揭开了泰和乌鸡的神秘面纱,关于乌鸡十大特征的“4321”归纳方式让队员们对泰和乌鸡有了初印象。

探访养殖基地,见证生态培育

为实地调研乌鸡养殖情况,实践团来到了武山脚下的林下养殖基地。在这里,团队成员们近距离观察乌鸡,感叹“丝毛、绿耳、五爪、胡须、缨头、丛冠、毛腿、乌皮、

乌骨、乌肉”十大特征所言不虚,在乌鸡科技小院参观时看到的文字记载终于化为了生动的图景。养殖基地内新奇的装置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这是诱虫灯,晚上能引来虫子当‘零食’;那是乳头式饮水装置,不会弄湿乌鸡的丝毛。”养殖大户李伯伯为他们一一解答。“不饮武山水,不是武山鸡”,在曾作为央视《三餐四季》节目拍摄地的乌鸡园,低矮植被和引来的武山水都还原了乌鸡生长的自然环境,队员们更直观感受到“生态优先”的养殖理念。

走访产业链条,探寻发展路径

实践团随后走访了泰和乌鸡产业链上的四家标杆企业,从加工到销售,乌鸡的“产业版图”逐渐清晰。从加工到销售,从药业到酒业,从深加工到大力投入研发,四家公司各有各的特点,令队员们大开眼界。参观过程中,乌鸡白凤丸、乌鸡蛋布丁、白凤乌鸡酒和乌鸡咖啡等明星产品轮番登场。经过与企业工作人员的热烈交谈,队员们总结道,科研合作、电商渠道和年轻客群应该成为乌鸡产业新发展的三大突破口。

校园宣讲传文脉,青春助力振兴路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践团还走进了泰和县实验小学及泰和中学初中部进行采访与宣讲活动。随机采访时发现,不少同学只知道“乌鸡是我们泰和的特产”,却不清楚它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于是,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乌鸡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播乌鸡文化的种子。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结合采访结果与当地教育情况,建议校方组织编写泰和乌鸡地方特色教材,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灵活调整乌鸡文化授课内容与形式,如在小学开展乌鸡绘画美术课程、在中学开展乌鸡主题研学活动等。这一建议获得了校领导及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直播带货促销售,“白凤”飞入万家屏

18日晚间,实践团参与到直播带货中。酱鸡爪现场试吃、乌鸡蛋布丁“duang”出圈还有中英双语介绍等都吸引了直播间观众,弹幕纷纷为大学生点赞。最终,本场直播场关人数达812人,点赞量超5.3万,下单量也有明显增长。下播后,队员们说:“面对镜头紧张到手抖,但看到不断跳动的评论区和下单量,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实地调研结束后,队员们讨论热烈,总结了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可复制样板,并决定以“白凤IP年轻化”为切入口推动乌鸡产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实践团已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一系列账号持续更新实践动态,借助互联网平台宣传泰和乌鸡。后期,实践团还将设计发布乌鸡主题表情包进一步开展宣传。

白凤振翅,青春接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来自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学子们正以满腔热忱和坚实行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当更多人关注特色产业,当传统与创新不断融合,泰和乌鸡的下一个千年传奇,定会在青年们手中续写得更加精彩。


上一条:外语学院“傍水扬帆行,筑梦归乡路”实践团队开展多维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条:我院举办2025届毕业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