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外语学院“玉兰筑梦”小队走进河北临西支教调研,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5日 09:00 浏览次数:

“乡村振兴,教育为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7月15日至19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玉兰筑梦小队”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英语支教与乡村调研双轨并行的方式,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初抵东留善固,共话振兴愿景

实践首日下午,团队与村党委书记吕继涛、玉兰实验学校校长等负责人会面,明确实践方向与具体任务。座谈会上,吕继涛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庄发展历程,尤其提到“玉兰精神”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鼓励队员们深入实践、多做贡献。临西县教育局局长王继华也到场交流,坦言村内英语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让团队更坚定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教育的决心。

趣味课堂开课,点亮英语之光

“击鼓传花记单词,你画我猜学表达”,7月17日起,玉兰实验学校的英语课堂变得格外热闹。针对村里孩子英语自学难、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教学组摒弃传统的“朗读+背诵”模式,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教学活动。三十余名学生在欢笑中记牢词汇,在互动中掌握语法,原本枯燥的英语课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程。

课后辅导时,队员们还发现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专门制定“一对一”补习计划。“看到孩子们追着问‘明天还能玩英语游戏吗’,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一位教学组成员笑着说。

走访乡村角落,探寻发展密码

调研行动组的队员们则走进村庄的田间地头与企业厂房,解码东留善固村的振兴路径。在党群服务中心,队员们参观综合政务办公室、村民图书馆,从《吕廷祥工作方法》中读懂村庄治理的智慧;在兰州纺织有限公司、玉兰缘酒厂,大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产业特色与发展瓶颈。

“以前村里都是土坯房,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还有企业能打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大爷的感慨,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调研中,团队还梳理出“产业融合不足”“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为后续规划积累一手资料。

献策乡村发展,续写玉兰新篇

实践尾声,团队结合教学与调研成果,形成了两份专项报告:针对英语教育的《趣味教学模式推广建议》,提出“课堂游戏库”“双语角建设”等具体方案;面向乡村发展的《东留善固村振兴规划思路》,聚焦产业升级与品牌打造。这些建议得到村两委与学校的高度认可。

7月19日下午,队员们与玉兰实验学校的学生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段难忘的实践记忆,也见证着团队与东留善固村结下的深厚情谊。目前,团队已整理实践资料,计划通过学院公众号分享支教心得与调研发现,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与发展。

青春之力如星火,点亮乡村振兴路。“玉兰筑梦小队”的队员们用专业知识填补教育缺口,用实地调研探寻发展路径。当更多青年扎根乡村、奉献力量,东留善固村的振兴蓝图必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绘就成更动人的画卷。

下一条:外语学院“熔辉铸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长拖博物馆,追溯工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