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外语学院“熔辉铸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长拖博物馆,追溯工业记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15:00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6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熔辉铸忆”三下乡实践团队吉林分队走进了长春拖拉机博物馆,沉浸式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记忆。这座承载着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历史的博物馆,宛如一部立体的工业史书,团队成员在参观学习中,解码工业发展密码,感悟时代奋进力量。

初探博物馆:开启时空对话之旅

当日,实践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对工业历史的好奇与敬畏,踏入长春拖拉机博物馆。刚迈进馆内,巨大的东方红28型拖拉机模型便映入眼帘,瞬间将众人拉回那个工业热火朝天的年代。博物馆讲解员热情迎接团队,随后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工业对话,为成员们介绍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的起源。

历史坐标:老工业基地的时代印记

“长春拖拉机制造厂1958年成立,在新中国工业布局中,是国内最大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更是长春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名片。”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它诞生于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关键阶段,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助力农业生产、提振工业实力的使命,“是长春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历史名片,为后续几十年的发展埋下厚重伏笔”,为后续几十年的发展埋下厚重伏笔。

奋斗史诗:工业人镌刻的精神丰碑

当谈及生产制造中的技术难题,讲解员讲述的往事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为获取拖拉机耐受力数据,10余位工人从长春奔赴广东惠州,38天行程风餐露宿,靠自带柴油炉解决饮食,在艰苦环境中完成实验。“当年为获取拖拉机耐受力的数据,10余位工人从长春出发,历经38天到达广东惠州,自带柴油炉,风餐露宿,克服诸多困难完成实验,为产品性能提升提供了关键数据。”讲解员说道。

团队成员们仿佛能看到工人们背着行囊、昼夜兼程的身影,能感受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这就是工业人的奋斗精神啊!”田鑫的话,道出大家心声。在后续技术研发中,工人们持续钻研改进,这种不畏难、肯吃苦、勇创新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学生们心中,成为激励他们学习奋进的精神养分。

往昔荣光:工业巨轮的辉煌航迹

与此同时,团队进一步了解到长春拖拉机制造厂鼎盛时期的模样:6个大面积厂房,齿轮、加工、冲压等车间有序运转,虽无精确员工数据,但“庞大繁荣”的描述,让成员们能想象到当年厂区机器轰鸣、工人穿梭的热闹场景。讲解员介绍:“鼎盛时期拥有6个大面积厂房,包含齿轮车间、加工车间、冲压车间等,员工数量众多,当时是一座非常庞大且繁荣的工业区。”

其年生产规模5000 - 10000台,主打产品东方红28型拖拉机,在国内多地畅销,还作为援外产品出口阿尔巴尼亚及非洲国家。成员们在陈列的产品资料、出口文件前驻足,从一组组数据、一份份订单中,拼凑出工厂当年的辉煌,理解其在国内工业布局、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之约:工业文脉的传承新篇

临近参观尾声,讲解员介绍博物馆未来规划:打造主题展览、举办工业文化活动、引入高科技展示。“未来我们计划打造更多主题展览,举办工业文化活动,还会引入高科技展示手段,让工业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讲解员眼中透着对工业文化传承的期许,成员们纷纷畅想,期待这些举措能让更多人了解工业历史。

这次长春拖拉机博物馆之行,是学生们接触工业历史、感悟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的兴衰,让大家看到工业发展的波澜壮阔与曲折挑战;工人们的奋斗故事,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拼搏精神。

未来,“熔辉铸忆”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们将带着这份对工业历史的感悟,在学习与生活中,传承工业精神,关注工业发展。她们明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长春拖拉机博物馆里的工业记忆,不仅属于过去,更将激励新一代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续写工业创新、国家发展的新篇章,让老工业基地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持续涌动、熠熠生辉。

上一条:外语学院“玉兰筑梦”小队走进河北临西支教调研,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条:外语学院“青衿逐光·民族文韵”实践团走进延边地区感受非遗传承之美,铸牢民族团结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