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旅先行”,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安徽省铜陵市依托农耕文化、水乡风貌与非遗资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路径。7 月 17日至22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皖美乡伴” 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铜陵市,深入农林村、犁桥村、永泉农庄及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调研,以青春视角解码乡村文旅融合密码,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首站对话市农业局:解码铜陵文旅振兴“顶层设计”
调研首日,实践团先与铜陵市农业局开展访谈,快速掌握当地文旅建设核心思路。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铜陵市曾面临业态同质化、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后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旅融合” 为核心,对标 “千万工程” 实施 “五抓” 工作法,通过 “七个一” 特色产业融入村规划(如大院村白姜、凤凰山村凤丹产业)避免千村一面,并以财政支持、基建配套、IP 打造等举措,为乡村文旅 “保驾护航”。
访谈最后,工作人员对实践团的调研方向给予肯定,希望团队通过后续村级实地调研,挖掘更多基层实践细节,为铜陵市优化文旅布局、解决发展难题提供青年视角的建议。
走进犁桥水镇:古村焕新的“文旅密码”
实践第二日,团队来到国家AAAA 级景区 —— 犁桥水镇。走进这座占地 310 亩、总投资 9.6 亿元的 “活着的博物馆”,119 栋古建民居错落分布,古戏台、古县衙、千佛塔等建筑尽显徽风水韵,铜匠工艺、蜡染艺术等非遗商户沿街排布,让队员们沉浸式感受铜陵地域文化魅力。
“我们先解决规划难题,再让村民当‘主人’。” 村干部的介绍揭开了犁桥村蜕变的关键:通过村企合作划定闲置农业地与建设用地,发放拆迁补贴为景区建设腾挪空间;村民以入股分红、参与经营的方式投身文旅发展,民宿服务、餐饮运营等经营性收入与农业、土地流转收入形成 “三驾马车”,带动村庄形成内部发展双循环。
为破解淡季运营难题,犁桥村打造“夜游文化” IP,“打铁花”“摇火壶” 等非遗表演点亮水镇夜空;借助抖音直播、博主合作扩大知名度,更获中央电视台报道点赞。调研中,队员们还看到景区根据游客反馈拓宽马路、完善设施,切实让文旅发展惠及民生。
探索农林村:党建引领的“生态振兴路”
7 月19日,实践团抵达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这个兼具“城中村” 与 “世外桃源” 特质的村庄,以 “7 分山、2 分田、1 分水” 的自然禀赋,走出了 “农业 + 文旅” 的融合之路。
“党组织是发展的‘主心骨’。” 作为全市标准化建设的五星级党组织,农林村党总支依托 70 名党员的凝聚力,借助市纪委包保资源,推动道路拓宽、污水截污纳管、自来水官网更新等基础设施改造落地,率先完成 “三大革命”,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产业发展上,村庄保留林业、“野雀舌” 茶叶等传统支柱产业,2015 年起发展农家乐,2023 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后,又新增生姜种植、生态示范园与研学基地,打造 “潼关驿站,寻觅农林” 的短期休闲打卡点。
值得关注的是,农林村拒绝大规模商业开发,放弃房地产项目以保留原生态;将公益林调整为经济林,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双赢。2019 年至 2023 年,村集体经济从 1 万多元增长至超 100 万元,60 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体等均能享受福利补贴,真正实现 “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
调研永泉农庄:矿坑蝶变的“融合样板”
7月20日,实践团实地走访永泉农庄,探寻废弃矿坑“变身” 生态度假区的奇迹。2003 年起,当地农民企业家带领村民治理水土流失、种植山林竹海,将荒芜的叶山北坡打造成集民宿宾馆、江南味道美食街区、四季兰山景区、养生温泉于一体的度假胜地,1500 亩山林竹海、2000 亩原森林构成天然氧吧,30 栋别墅与自然生态无缝融合。
“农文旅融合,要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舒心。” 农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建设 20 多个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基地,为景区提供原生态食材;江南味道街区挖掘 150 多种江南小吃,以古铜币消费营造沉浸式体验,民俗表演、亲子游乐等项目更丰富了游客互动场景。在政府支持下,农庄周边形成 “快进慢游” 的交通网络,义安区设立旅游宣传专项资金,助力其成为铜陵文旅名片。
青春献策促发展,校地携手共前行
调研期间,团队既深入田间地头、景区商户收集一手资料,也与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村干部、村民细致交流,系统梳理铜陵“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旅融合” 的发展路径,总结出 “规划引领避同质”“党建赋能强保障”“生态优先谋长远” 等经验,同时客观指出业态同质化隐患、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实践团的努力获得铜陵市农业农村局高度认可,感谢信中评价道:“调研报告内容详实、分析深刻,提出的规划建议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为优化文旅布局、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皖美乡伴” 实践团已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分享调研动态,后续将持续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文旅发展建议。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更多乡村探索文旅振兴路径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乡村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