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青城寻蒙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深入内蒙古自治区,于7月19日开始以“弘扬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为宗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蒙餐厨房:从烟火气中读懂草原智慧
为深入感受草原饮食文化,实践团首站探访了呼和浩特市老字号察哈尔蒙氏厨房。在蒙古族蒙餐制作传承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文化之旅”。古老的传统风味与现代饮食需求在此交融碰撞,让经典蒙餐焕发新意,吸引更多食客。谈及三十年经营历程,店主分享了坚持的初心与收获:“每一口美食都承载着草原的记忆。时代在变,蒙古饮食也在发展,如何在保留原始工艺的同时顺应潮流,是最具挑战的部分。”对他而言,蒙餐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根脉的守护。
街头问答:绘就草原文化认知图谱
为进一步了解公众对草原文化的认知情况,实践团成员来到呼和浩特市万象城开展街头调研。知识问答内容涵盖那达慕大会三大赛事、蒙古族非遗项目、传统饮食名称等25 个知识点。在两个小时的调研中,团队共完成 48 份有效问卷,受访者涵盖不同年龄、职业和民族的人群。调研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的本地居民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更为深入;20-35 岁的年轻人对非遗创新的形式更感兴趣;20 岁以下的学生反而对蒙古知识所知甚少。
内蒙古博物院:青年化身文化使者
文化探寻的最后一程,实践团走进内蒙古博物院。面对馆内系统展示草原民族历史的15万余件珍贵文物,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展厅内开展“非遗讲解志愿服务”。他们化身青年文化使者,热情地为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深厚故事,架起公众与历史的桥梁。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于8月1日圆满收官。成员们不仅深度挖掘了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和年轻化手段传播民族文化的新路径,为传统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活动虽告一段落,“青城寻蒙队”的文化传播之旅才刚启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团队成员深感责任在肩,未来将致力于运用新媒体、新语言和新方式,让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更多人,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