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

“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9日 09:17 浏览次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一、现状分析

我校外语教育处于十字路口,求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依靠现有基础逐步提升,即由本科提升到硕士点招生,打好基础办博士点;另一条是自上而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跨越式提升,即先成立国家冷门或热门研究中心,引入博导,取得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并开始博士生教育。

目前,我校外语教育的条件有限,似乎应该走第一条路,逐渐创造条件,稳步发展。可是,学校的处境和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形势,尤其是我们与总校的关系等,都要求学校以“中国第一分校”的形象和身份直接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改革大潮。

非常时期、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道与非常之法,方能取得非常之效。第二条路,或者两条路并行,必能引导出一条通途。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任务

为此,学校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一级学科建设为突破点,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使外语教育发展成为队伍稳定、管理规范、层次多元的学科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校要加大工作力度,夯实、稳定、提升全校外语教学质量,严格把好进人关,在充分保证校内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拓社会服务渠道,为广大教师争取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使我校外语教育从积贫积弱的状态中走出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得到社会的认可。按照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外语学科建设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实践中有进展。

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外语系学科建设目标:四个语种,三个层次,二个中心,三级项目,达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双赢,达到建设一流学科的目的,培养优秀中国公民与合格的世界公民。

注意探索“3+1”教学改革的规律,坚持“全真英语”的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分类分级的外语竞赛,找到外语学科建设的亮点,开拓发展空间,走一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道路。

这期间,全校外语教育工作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本科教育体系,提升质量出成果、出人才,本科教育达到一流水平。

2、“走出去,请进来”,创办孔子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聘请国内外名人专家来校开设讲堂,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知识与技术。

3、围绕着申办博士办学点开展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

4、外语专业教育要有特色,有亮点,树招牌,树形象,成样板,自立于社会,自立于招生与就业市场,并能闯入世界。

5、创办俄语与对外汉语专业,以英、日、俄、对外汉语四个本科专业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外语学科建设金字塔。同时,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要能够保证以上各项的发展要求。

三、重点阐述申办博士办学点与创办孔子学院的工作

(一)翻译学博士招生权

2006年,教育部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培养翻译专业人才。截至2010年9月,共有31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并成立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指导这一新兴学位课程。截至2010年9月,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158所。

1.学科基础建设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尚处在初创和试办阶段,因此要求试办点或申报单位已经具有长期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经验。国务院学位办在《关于开展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7〕19号)中,对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的学科基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已开设翻译(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方向、有两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

文件明确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有“博士点”并且已经有多年的培养翻译专业方向研究生的经验。2007年获得试办资格的15所学校都符合上述要求。我国目前仅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7个。按目前国内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来看,仅靠上述的学科点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建设翻译学博士点,成为未来国内外语界发展的方向。

2008年5月31日-6月1日,是我国翻译史上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首家设置“翻译学”二级学位授权点之后招收的中国内地第一批六名翻译学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是为“翻译学”学科正名以后的第一批博士生答辩,成为翻译学科建设的标志,为翻译学博士点的建设开了个好头。

2.师资队伍建设

学位办〔2007〕19号文,对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的师资条件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

(1)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专任教师授课,并且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教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须达到一定比例;

(2)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不低于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连传同传任务;

(3)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

建设翻译学博士点,师资队伍应该在参考翻译硕士授权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高学历、高职称和规模化的高层次研究成果。

3.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翻译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因此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对教学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要求。

针对口译方向,要求教学点具备:

(1)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

(2)拥有大量的语音学习和练习材料,包括各种会议的原始语音和书面材料供学生使用;③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条件较好的单位要求有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软件及资源。

针对笔译方向,要求教学点具备:

(1)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好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环境;

(2)丰富的翻译工具书、翻译教材和翻译研究资料;

(3)各种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软件。

要求翻译专业学位点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实际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能提供良好的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

4.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等七项教学基本建设。这些方面的建设既是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又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形成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任何教学单位都应该重视教学基本建设。

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仅仅从宏观上提供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求各教育点根据本地建设的需求、自身专业特色、学科关联、师资特点等制定各自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及课程描述,培养有特色的专业化翻译人才。目前,还没有出台用于指导全国翻译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统一方案。

5.典籍翻译方向的形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国家文化战略谋篇布局,形成文化长期发展的决策,对文化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实施方式进行整体性的谋划,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此,“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当前以至于长远的国家发展要务。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着重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传播力,主动抵御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风俗传统等现实要素,保护文化传承的根脉。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传统的“商务翻译”、“法律翻译”、“传媒翻译”、“技术翻译”、“典籍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将工作重点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典籍翻译方向。

6.典籍翻译方向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已经正式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工程,通过宣传“中国形象”,极力避免国家文化形象的缺失,避免国际交流过程中别人对我们的认识偏差,避免国外文化不断渗透、冲击、占据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国家攻关和全民族攻关,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上的逆差逐渐弥补回来,通过向世界不断地传递中华民族的真实声音,进而把这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多元一体的华夏和谐文化凝固成为能够指导世界文化的“中国精神”。打造这种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打造中华文化形象入手,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不断输出国门,让中华文化不断地“走出去”,不断地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使中国从文化封闭型大国发展为文化开放型强国。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对外传播,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形势下经过认真调研得出的项目命题,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形势下,为弘扬各中国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7.申办典籍翻译博士前期准备

(1)引进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的外国语言学科博士、副教授、教授10人;

(2)力争从首届翻译学博士点答辩委员会中聘请兼职教授,比如汪榕培、李亚舒、许钧、穆雷、廖七一、谢天振、柴明颎、史志康、王宏印等;

(3)横向沟通国家典籍翻译学会和相关部委,力争在我校挂牌“中国典籍翻译中心”,并扶持典籍翻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孔子学院建设

1.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简介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

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由中国国家汉办负责审批,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支持当地中文教学为基本任务,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总部设在北京,具有法人地位。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接受所在国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由北京总部提供教学模式、课程产品等作为主要教学资源,遵照统一的教学、考试、培训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开展教学和检测,向社会人士提供专门技能的汉语培训以及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教学重点是应用汉语。

2.建立孔子学院的意义

(1)对东北大学的意义

孔子学院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牟利,不提供学历,最重要的是给世界各地的华语学习提供规范、权威、实用的华语教材,给学习华语者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物有所值的正规进修、学习渠道,更能代表中国古老悠久文化的本质。建立孔子学院符合东北大学坚持面向世界,为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2)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意义

随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不断努力,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很大,为我校进一步“走出去”作了一小部分的铺垫工作;瞄准一级学科建设,力争获得翻译学方向博士招生权,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为使东秦“走出去”创设良好的硬性基础,从而将我校的办学水平扩大到先进的西方国家。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开拓校内常规化国外留学生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使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外国人来到我校留学,扩大我校的办学影响,增强我校的办学实力。

3.孔子学院建立前期准备

外语系目前已经与国家汉办做好沟通,可以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建立“孔子学院”。只要与国外某大学签订协议后,可以进行“对外汉语”教育。

(1)引进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的汉语言文学博士、教授10人;

(2)按流程向国家汉办提交申办材料,包括申请信函、合作协议书(草案)、当地汉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合作方资质证明文件(法人证书或注册证明)等。

(3)向其他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吸取经验,积极与汉办沟通,在舆论和政策导向上取得主动。

外语系

2011-3-20

下一条:省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