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外语系。2012年,学校调整机构设置,撤销外语系成立语言学院,2018年正式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历经30年发展,学院现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同时设立大学外语部,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2005年起,学院和总校外国语学院联合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培养方向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笔译/口译。2023年,学院开始独立承担翻译硕士(英语笔译)全流程培养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16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10名教师为在读博士。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每年聘请4-5位外籍教师教授本科生课程。近年来,学院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吸引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中青年学术人才加盟,壮大了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余项。自2018年以来,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2个。教师出版专著、译著、教材50余部;发表论文、译文370余篇,其中SSCI期刊、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合作,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自2019年以来,学院邀请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清华大学陈永国教授、山东大学马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李少锋副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作学术讲座50余场,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师生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此外,学院积极主办和承办了多场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如语言、数据与文化国际会议、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20年年会、人工智能赋能京津冀高校外语教育圆桌论坛、老年语言学专题研讨会和“智领未来·语通世界”新时代外语教育创新与发展院长论坛、第八届全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等。
学院支持学生参加科创竞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学生多次在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上海国际辩论公开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河北省高校“世纪之星”外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学院与国内先后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译国译民集团、中语智汇(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新东方学校、秦皇岛博物馆、上海文策国家语言服务基地、STREAM NATIVE北京原流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岛博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泰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书,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继续在国内外深造,国内升学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外(含境外)升学高校包括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就业的毕业生中,部分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工作。此外,多位毕业生就职于百度、京东、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